
1月11日上午,廈門大學在嘉庚四號樓420報告廳舉行儀式,聘請理事長曹勇安教授擔任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——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,基地副主任郭建鵬教授宣讀聘任文件,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黨委書記、基地主任劉振天教授向曹勇安教授頒發聘書,聘任儀式由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長別敦榮教授主持。

儀式結束后,曹勇安教授作了題為《課程的緣起與困境——中國高等教育的“卡脖子”工程》的講座。講座由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王洪才教授主持,我國高等教育學科開拓者和奠基人,百歲老人潘懋元先生、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、師生代表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了此次講座。
曹勇安教授在講座中,首先強調了課程建設的重要性,他認為優秀教師應該“會做、能做、想做、愿做”課程,學校實力競爭的關鍵在于課程;他用生動幽默、通俗易懂的語言,闡釋了“課程建設的組成”,指出課程建設由課程結構與課程管理兩部分構成,其中課程管理是保證,是 “以學生為中心”理念落實到位的根本保障,他還創新性地將ISO9000認證的七項管理原則與黨的建設成功經驗融入到課程建設之中,深入淺出地闡釋了“如何進行課程建設”;總結了”我國課程與教學關系的演變”,并提出了本土化課程觀的實踐與認識,認為課程由“定位、設計、實施和評價”四個要素構成;他還在中外高等教育課程改革進程對比的基礎上,提出了由“課程體系、課程單元和項目”構成的三級課程矩陣體系。最后,通過實際案例講解了三級矩陣課程體系的應用情況。

講座結束后,潘懋元老先生通過網絡,在線對講座進行點評。先生首先向曹勇安教授表示感謝,對講座給予高度評價,認為在這么短的時間內,講了這么多的內容是非常不容易的,他指出,今天講座的主題是課程,課程這個概念可以有4個解釋,最典型的當然是泰勒的解釋,課程的概念在中國早就有了,但是曹教授結合實際又把它現實化了,這是非常好的。此外,他認為曹教授的報告對Ed.D同學很有幫助,希望大家可以對講座內容慢慢消化吸收。最后,先生再次感謝曹教授為廈門大學師生開設講座。